凉山是传统农业大州,近年来积极研究农业园区创新推广及其模式改变,探索出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新路子,充分发挥为农业整体服务的功能,并有力地促进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了园区,我们在家门口就挣钱了!”
——凉山现代农业园区扶贫促进快带动强
“修枝、剪枝、施肥,正是花椒丰收的法宝。修剪枝丫过后,花椒才能结上大果,才能更加润红,也好采摘并卖到高价。”谈起花椒,翁姑木机娓娓道来。每年三月份,在进行修剪后,他都用自己的农家肥为花椒施上一道肥。这样,在五六月份时,他家的花椒比其他家的长得更快、长得更旺、结得更多。
翁姑木机家所在的喜德县沙马拉达乡铁口村海拔2600米,是地道的高原山地。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12户859人,其中贫困建档立卡户98户443人。到今年,他家已经种植了24亩花椒地,2018、2019年,花椒价格从每斤8元左右直升到每斤20元左右,这让他家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除去采摘费、生活费等开支,每年收入六、七万元,实现了脱贫摘帽。
这种翻天覆地变化,多亏了该县建立的沙马拉达铁口现代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在园区里,像翁姑木机这样无技能、无致富门路的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园区以生猪养殖和花椒种植为主导产业,年出栏生猪1.32万头,生猪粪污通过管网布局消纳到周边3000亩花椒基地,实现猪+沼+椒有机循环发展。
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助力深贫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农业是凉山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由此,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推广,积极探索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村经济实力愈显重要,当中,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
脱贫攻坚以来,凉山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产业扶贫重要载体,强化政策引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巧借东西协作力量,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注入金融活水,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凉山深度贫困县如期打好脱贫攻坚战。
就近务工的农民在园区里工作。
“已有8名贫困户通过园区培训后回家自主创业,开展越夏蔬菜种植,实现亩产值8000余元,户均增收22000余元。产业带动效果正在显现,辐射效果正在扩大。”昭觉县虹谷拉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继飞高兴地说。
2018年6月,昭觉县天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昭觉县政府直属农投公司合资组建昭觉县虹谷拉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涪昭现代农业园项目的建设经营。园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模式,以高山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同时开展产地加工、农旅结合,建设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区,并于2019年通过了“州级产业园区”评定。截至目前,共销售各类蔬菜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
目前,园区建立务工收入、代持股分红、飞地经济和产业托管、农技培训四种带贫机制,促进产业发展、防止返贫现象产生。园区长期用工岗位58个,累计发放工资143.57万元,人均收入24753元;短期用工岗位350余个,累计发放工资182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一年来,惠及贫困户156户394人,共计分红78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5000元。现已有好古、洛尔、甲古、尔主等4个贫困村入园发展飞地经济,惠及贫困户335户、1339人。同时,还依托技术、销路等优势,对火普、梭梭拉达、各莫井、俄尔阿莫等6个村级产业示范点进行托管经营,实现销售收入9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486户、1905人。待涪昭农业园区5000亩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入城贫困户1500户、6000余人实现就业或增收。
现代农业园区提升产业竞争力
搭建带动就业脱贫有效平台
现代农业园区是新常态下提升农业竞争力、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有效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极大限度地吸纳贫困农民到园区从事生产服务产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致富,对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布拖县投入资金8810万元建成中药材产业园区。核心区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1个;辐射区建设续断标准化种植区5000亩、附子标准化种植6000亩。
园区内,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好医生”与农户签订协议,在6个乡镇28个村种植附子六千多亩,以保底价收购,带动4000多户农民增收。同时,附子饮片加工企业安置就业务工人员128人,其中彝族农民工占95%以上,每个农民工每年在公司务工收入3万元以上。种植附子和公司就业,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4年多时间,真抓实干的产业精准扶贫,其成效逐年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布拖全县已有6个乡28个村种植附子5000亩,种植户累计收入3000多万元,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4000多农户摆脱了贫困。
目前,布拖附子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GAP认证。2018年,布拖县的附子产业模式在越西、冕宁、昭觉、盐源、普格、会东等9个县复制扩展,并增加了木香、续断、金银花、一枝黄花等品种,全州已有68个村种植中药材,面积已突破1.5万亩。
通过长期稳定发展,“布拖附子”先后通过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饮片附子加工GMP认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材附子种植基地GAP认证,国家工商总局“附子”商标;2013年,布拖附子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公司生产的附片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覆盖面广辐射带动力强
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挣钱了
“我在蓝莓基地打工10多天了,在家门口一天可以挣80元至100元。蓝莓基地还有我们家的3亩地,每亩地一年可以得到租金600元,真的太高兴了!”2月24日,在蓝莓种植园打工的布拖县石咀村村民且沙么扯合面露笑容。
且沙么扯合务工的地方,是布拖县和省供销社社属企业合作,发展万亩高原蓝莓全产业链扶贫产业的先行项目。6月底前,将在拖觉镇石咀、老吉、亚河三个村,发展3600亩连片高原蓝莓示范种植园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260亩种植任务。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总投资7200万元,到2023年挂果投产。而在项目所在地的石咀、老吉、亚河三个村,预计每年可实现土地流转年收入216万、村民务工收入720万元。
村民在产业园区打工,不出家门也能挣钱。
随着园区覆盖全面铺开,各色产业竞相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挣到钱,实现脱贫致富。
在美姑县,受山高坡陡谷深的地理环境影响,很难形成一个产业同时具备现代产业形态和产业规模。但是,在当地发掘出来的优良山羊品种——美姑山羊,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机会。
美姑山羊繁殖力高,在中国山羊品种中尚属罕见,母羊年产两胎,大多数一胎产2至3羔,生长发育快,出生当年即可产崽。而且,羊的肉质鲜美、可放养可圈养,适应范围广。效益最好的农户,饲养1只母羊一年收入可达1万元,一般饲养1只母羊年收入在3500元左右,是极具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资源。
为此,美姑山羊的推广工作,成为美姑产业扶贫的第一主导产业。在产业发展中,该县在美姑山羊的中心产区(美姑山羊的原产地)巴普、巴古、牛牛坝、九口、洛俄依甘、拉木阿觉六个乡(镇),明确划定了美姑山羊保护区。
由此,以“保种场+基地+农户”、“示范场带农户”的模式,美姑县开展“投羊还羊”和“投羊分成”等多种“扶贫帮扶”羊养殖模式,推动家家户户“讲羊经、发羊财”。
2019年,美姑全县美姑山羊出栏达到100万只,价值达19.5亿元,养羊收入达13亿元,户均收入达26000元,人均达5200元。
美姑山羊以其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现已成为该县广大农牧民特别是贫困户增产增收的主导产业。
园区建设是高质量打赢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19年,凉山全州新建5个省级培育园区,成功创建29个州级园区、84个县级园区,其中园区内贫困户覆盖率达100%。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入股园区建设分股金等形式,辐射带动25919户、7.64万人实现发展产业脱贫,103965人实现增产增收,充分证明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