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位于内江市东兴区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的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火花村村民杨长付正在拓宽内部便道。园区内浅丘纵横,曾经的撂荒地都已经栽种上了中药材,一株株绿苗从黑色的覆膜中钻了出来。
指着自己面前一大片种植着各类中药材的田地,杨长付介绍:“这一片中药材种植基地基本是开发整理的撂荒地,我今年认领了16亩地,负责日常的管护。”
“除了每年给我每亩1500元的管护费,种植收益的6成都会分配给我。”说话间,杨长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亩的土地里种植有天冬、佛手、金银花等多种中药材,预计将在3年后成熟并销往市场,“一亩地3年产生的收益分配到我们头上大概有1万元左右,同时还有一年1500的管护费。3年下来,我这16亩大概可以拿到23万元左右。比起以前自己在家种点苞谷,每亩几百块的收入好多了。”
在整个东兴区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类似杨长付这样通过管护获得分红的人还有不少。今年以来,整个园区已累计栽种各类中药材438亩,其中已有近百亩按“六二二”模式分配到了周边村民手中。
什么是“六二二”模式?“园区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劳动力从哪儿来?也就是谁来种这个问题?”东兴区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园区以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为基点,探索实践了“六二二”模式,即经营成果按60%归劳动者、20%支付荒地流转费,20%归合作联合社投入再生产的比例进行分配,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提供生产资料,再由农户提供劳动力,有效解决“谁来种”这个最大的问题,应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吸引更多本地人留下来为园区发展作贡献。
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还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在种植技术层面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12月25日,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天冬品种展示、品种栽培、栽植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长江现代农业园区还将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天冬与木本、草本中药材作物的套间种模式,进一步增强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接下来,整个中药材产业园还将增至952亩,栽种天冬、佛手、金银花、仙茅等中药材达到92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