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5月13日消息(记者 王秋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传统的农业耕种情景如今已经比较少见,随着机耕农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打造的现代农业“空中方队”,只需要按动几个按钮,无人机就腾空而起,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进行作业。
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央广网发 红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2018年发展以来,红山区植保无人机飞手有600余人,植保无人机有500余台,目前单日作业量能够达到10万亩以上。在农业领域应用更多的是“赤眼蜂球”自动播撒系统,即落实国家推广的减化肥减农药的理念,也可通过无人机达到一个更高效的生物防治过程。人机植保较传统机械和人工喷洒农药可以节省90%的水和15-20%的农药,一台无人机每天的作用量为700-100亩,效率是人工的60倍左右,在土地流转和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无人机植保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红山区一家荣获国家政策支持的高新技术植保无人机服务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通过与国内无人机研发企业确立合作关系,最初的无人机承载10公斤农资,每天作业效率在五百亩左右,经过几年的迭代,从无人机的机型、载重、智能情况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目前,最新一代机型能够承载40公斤农资。无人机从辅助性工具,将逐步发展蜕变成农业领域刚性需求。
随着机械化农业向智慧农业稳步迈进,现代科技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借助多光谱相机、雷达等传感器,便可通过管控中心远程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精准感知、精细控制和优良管理,使农业更具“智慧”。
免责声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