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黔西南: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进入秋季,安龙县招堤街道海庄村稻田一片金黄,微风吹来,稻谷飘香。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和村民行走在田间,进行着新一轮的稻谷测产。一旁,稻谷收割机的检测和维护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秋季农忙交响曲开始奏响。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压实粮食生产任务和责任,加大种粮补贴推进力度,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及夏收管理。

水稻机械化收割 刘朝富 摄
上半年,黔西南州夏收粮油喜获24.05万吨丰收,其中,粮食收获16.87万吨;完成秋粮种植面积265.76万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303.292万元,补贴机具2660台。
“实施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通过‘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科技化的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械化的高效农机设备投入,让上半年粮油喜获丰收。”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负责人余欣介绍,全州2132名农业技术人员持续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服务,为秋粮丰产做足准备。

科技人才为村民开展农作物种植培训 黎凤花 陈倩倩 摄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不断提升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强化技术支持和服务,积极推进兴义市、安龙县、兴仁市、册亨县实施水稻、薏仁米、蔬菜机械化试点示范,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机械化采收、生态化养殖、数字化管护。走进义龙新区郑屯镇民族村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几百个黑色的大圆桶极其显眼。“这是德国进口的食用级PE桶。对湖水进行水质、溶氧等数据检测后,将湖水引入圆桶养鱼,再经过装备在圆桶中的微粒机过滤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粪便,最后通过化粪池三级沉淀,清洁的水方可排出。”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万植介绍,通过这种高密度的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养殖出来的鱼没有药残,口感鲜嫩,很受市场欢迎。

兴仁薏仁米种植基地 黔西南日报图库
科技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薏仁米种植基地,一台台农情监测系统矗立田间地头,对种植环境的温度、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后反馈到信息中心,实现种植的实时监测。
“目前我们已经将‘5G+’物联网技术运用到薏仁米生长过程中,利用数字农业为薏仁米产业发展赋能。”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召和说,通过安装防蚊灯、喷灌设施、智能监测系统等实现了单产增收。
为加快推进大普村薏仁米产业现代化、智能化,该公司积极引进农机、无人机和农情监测系统等种植、管护设备,培育新型农民,并不断探索薏仁米产品精深加工,推动薏仁米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陆基养鱼和薏仁米种植加工是黔西南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科学技术与现代农业高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立足自身实际,抢抓机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业向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化、信息化转型。今年以来,围绕农产品加工、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渔业等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重点投向,黔西南州储备基金项目达56个,总投资151亿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3136996
官方微信